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以动人的爱情悲剧,来鞭挞秦始皇之“暴政”的故事。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就是:

孟姜女正在她家后园的池子里洗澡,突然看见一个男青年跳进了她家的后园。

她问这个男青年是谁,为什么要跳进她家的后园。

男青年向她诉说,自己叫范喜良,是从修长城的工地上逃出来的,正在躲避秦始皇追兵的抓捕。

孟姜女遂说:“女人之体,不可视。君视我体,即为君妻。”

于是,他们结为了夫妻。

可是,他们夫妻恩爱了没几天,范喜良就还是被秦始皇的追兵给抓走了。

孟姜女日日夜夜思念丈夫。

可是,她写给丈夫的信,却一封一封地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到了冬天,孟姜女想到丈夫在北方干活,没有寒衣,就准备了寒衣,打算亲自给丈夫送去。

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

可是,找到与丈夫一起修长城的劳工们后,她才知道,丈夫范喜良已经死了,就被埋在长城里面。

突然的噩耗,让她忍不住痛哭起来。

她的悲情,感动了天地。

霎时狂风怒号,长城轰然倒塌。

丈夫范喜良的尸骨,由此也露了出来。

这时,秦始皇来了,要纳孟姜女为妃。

孟姜女提了三个要求,秦始皇都一一点头答应。

于是,孟姜女随秦始皇回宫。

在途经海上时,孟姜女痛骂了秦始皇一通,然后,就纵身跃入了大海。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戏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善良百姓,也让秦始皇的“暴政”,遭到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百姓们的切齿痛恨。

然而,那些被故事感动的人们,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到底是怎样的呢?

其实,孟姜女和她的丈夫范喜良,在历史上,都是实有其人的。

但是,他们不是生活在秦始皇的秦朝,而是生活在比秦始皇的秦朝早几百年的春秋时期。

这个故事的最原始版本,是在《左转·襄公二十三年》里。

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吕光,攻打卫国。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第二年,他班师回朝的时候,顺带突袭了莒国。

在这次战斗中,齐庄公手下的大将杞梁(殖),战死了。

齐庄公带着杞梁的尸体回到齐国,遇到杞梁的妻子在郊外迎接自己丈夫的尸体。

齐庄公就派身边的使者,去向杞梁的妻子表示吊唁。

不料,杞梁的妻子不接受使者的吊唁,愤然地说:“我的丈夫(殖)是有罪的吗?为什么要这样折辱他呀?如果他没有罪,那么,我们家祖先们,给我们家留有祖居,我不可能就在野外凭吊我的丈夫!”

于是,齐庄公只好专程前往杞梁的家中,去进行吊唁。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

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齐侯吊诸其室。

这个故事表明,杞梁之妻,是一个性情刚烈的女子。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因为其性情刚烈,所以,后来的文献中,就对她多有提及和描述。

但是,故事越描,就越走样,以至到了西汉刘向的《列女传》里,就变成了这样:

庄公袭莒,殖(杞梁)战而死。

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

杞梁(殖)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祭。”

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

杞梁(殖)之妻无子,内外皆无王属之亲。

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哭之。

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

遂赴淄水而死。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个故事的情节,就大大地丰富了。

但是,这时候的杞梁之妻,还是个无名无姓的春秋时期的齐国贵妇。

被她哭崩的,也还是齐国的一段城墙。

到了唐朝的《琱玉集》里,故事就转移到秦朝来了,被哭崩的齐国城墙,也就变成了秦始皇的长城了:

杞良,在秦始皇时筑长城,逃走,入孟超后园。

超女仲姿浴于池中,见杞梁惊而唤之。

答说:“我叫杞良,燕国人,服役筑长城,因不堪其苦而逃此。”

仲姿说:“女人之体,不可视,君视我体,即为君妻。”

告其父母,遂结为夫妻。

杞良俄而被追埔、打死,筑入城墙。

仲姿寻夫,哭倒长城而认夫尸。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时,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基本上是齐活了。

只是,人物的姓名还不够大众化,故事情节也不是那么曲折丰富。

于是,到了元朝发达的戏曲里面,杞梁—杞良之名号,就演变为范喜良、万喜良等朗朗上口的名字。

至于这个故事的主角杞梁之妻,其名氏,就变成了“孟姜女”了。

“孟姜女”这个名氏,其实也并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源在内的。

“孟”,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就是姓氏。

“孟姜女”,本意是“姜家的大女儿”。

而“姜”姓,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姓氏,乃齐国的国姓。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孟姜女”,就是齐之长女,即齐国国君之长女的意思。

这样的身份,无疑就把主人公的地位,拔得很高了。

而当连姜子牙的后裔这样身份的人,都受到秦始皇“暴政”的迫害,这就更加显得秦始皇的“暴政”,是罪恶滔天了。

但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暴政”呢?

这个故事,当然是假的,就是纯粹给秦始皇的“暴政”加料的。

而即便是史书上言之凿凿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中所说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这样的记录,在我们今天的考证中,也都被推翻,而成为不实之言。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另外,我们看刘邦,大杀有功之臣;朱元璋,大杀有功之臣。

那么,秦始皇杀过有功之臣没有呢?

面对淳于越等儒士们,就秦始皇的既定国策在朝堂上大放厥词,秦始皇,也没有说,把他们拉出去砍了,而是让大家充分地讨论、争辩。

这样的秦始皇,他的名声,为什么还不如刘邦,还不如朱元璋呢?

为什么刘邦、朱元璋都没有被塑造为“暴君”,都没有被指责为“暴政”,反倒是他秦始皇被塑造为“暴君”,被指责为“暴政”了呢?

这其实就是大圣人孔子所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秦始皇,之所以被人痛恨,被人污蔑为“暴君”、指责为“暴政”,其实,就是因为他是个“始作俑者”。

秦始皇做什么是“始作俑者”呢?

就是他为去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这项政策的“始作俑者”。

这项政策,是由他开始,经由刘邦继续,然后,再由汉武帝而最终完成的。

这就像锤子敲钉子,不可能一下子将钉子敲下去,必须得连续地敲它几下,才能够达到目的。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而在这几下中,第一下,是最关键的。

没有第一下,也就没有后面的第二下和第三下。

所以,反对去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人,他们就最恨这个敲第一下的“始作俑者”。

那么,为什么有人反对去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呢?为什么有人仇恨敲第一锤的“始作俑者”呢?

去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就是让贵族们的贵族权益,失去了家族世袭的可能性。

这当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他们尤其仇恨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因为,“始作俑者”在前面探了路,定了方向,使后面的跟进者们,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要是没有“始作俑者”的前面探路,后面,就不可能有跟进者,就不可能有这个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革”了。

所以,“始作俑者”,是最可恨的。

但是,即便“始作俑者”最可恨,那也应该是由汉朝的贵族们去恨呀,为什么到了唐朝,到了宋、元之后,还有那么多人,去恨这个“始作俑者”秦始皇呢?

这是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始作俑者”,也在不断地涌现。

而这些“始作俑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变革”,就是不顾反对者们的反对,要使用铁的手腕,强行“变革”。

比如,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就是第二个“始作俑者”。

孟姜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孟姜女是真实存在的吗

隋炀帝杨广“始作俑”了什么呢?

隋炀帝杨广“始作俑”了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变革”。

虽然,他因此和秦始皇一样,“二世而亡”了。

但是,他敲下了这第一锤,就引来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后武则天的第二锤。

然后,宋高祖赵匡胤,再来第三锤,这门阀士族,也就从中国历史上彻底地消失了。

所以,这些“始作俑者”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铁的手腕,不惜冒着鱼死网破的风险,去与既得利益者们为敌。

因为,他们损害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采取的又是毫不妥协的铁的手腕,所以,他们就是“暴君”,他们实行的就是“暴政”。

所以,即便没有事实,也要塑造事实、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来让他们成为“暴君”,来让他们的政策成为“暴政”。

秦始皇修长城,阻断了小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可能性,除非北方游牧民族联合起来,实行大规模进攻。

而这样的几率,比小股游牧部落随时入侵的几率,就要小得多。

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造福千万代。

然而,在他们的敌对者那里,这些,就都可以捏造、歪曲为他们的“暴政”的。

既得利益者们塑造出这些“暴君”、“暴政”者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出一顶顶帽子,如果,以后还有人敢于“变革”,敢于充当“始作俑者”,以铁的手腕损害他们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那他们就制造舆论,将这一顶顶帽子给送出去,让这些“始作俑者”们,在群情激愤中“社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7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