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1390年,77岁的李善长在应天被斩首示众。李善长死后,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朱元璋,为他喊冤:

“李善长跟随陛下出生入死,勋爵位列第一,生前为公,死后为王,已是位及人臣,又有什么理由跟随胡惟庸造反呢?”

然而,朱元璋不为所动。除李善长外,陆仲亨、赵庸等朝廷勋略也一并处死。在说到李善长时,朱元璋仍旧怒气冲冲:

“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知道胡惟庸谋逆却不举报,首鼠两端,朝秦暮楚,大逆不道。”

自1354年跟随朱元璋后,李善长就成了朱元璋最信任的部下,明初大封功臣时,朱元璋甚至将李善长比作当代萧何。然而,36年的朝夕相处,李善长得到的却是全家七十余人被杀于菜市口。那么,李善长是不是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朝秦暮楚”,他被杀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他的死又是否与朱元璋“杀功臣以保社稷”有关呢?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六公之首

李善长是朱元璋麾下第一位文臣。1354年,受到郭子兴排挤的朱元璋带领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进占滁州时,李善长主动来投。李善长虽无功名厚望,却饱读诗书,晓古通今。当时,朱元璋麾下皆是武将,李善长的到来,令他大喜过望,当即封李善长为文书。

文人虽不像武将那样冲锋陷阵,打出明眼可见的功勋,但却极为重要。朱元璋占领滁州后,陷入迷茫,不知未来如何时,只有李善长能为他出谋划策,指定前途。李善长曾告诫朱元璋,说道:

“秦末乱世时,布衣刘邦胸怀大度、知人善任、法令严明,五年就成就帝业。而将军只需效仿刘邦,不日定将问鼎天下。”

在这之后,朱元璋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最初的抗元、红巾军内斗转而志在夺取天下。而李善长也开始着手组建“文官系统”,打造独属于朱元璋的文人体系。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当时,孙德崖将郭子兴赶出濠州,朱元璋念及往日恩情,将郭子兴迎回滁州。然而郭子兴贪心不足,竟打起了朱元璋兵马的主意,甚至挖角朱元璋麾下文臣、谋士。在金钱、地位的诱惑下,唯有李善长不为所动,仍旧一心跟随朱元璋。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李善长的做法令朱元璋极为感动,自此以后,朱元璋对他更为倚重,事无巨细,皆要通过李善长。

1355年,朱元璋倾巢而出攻打和州,只留下李善长驻守滁州,护卫家眷。当时,元兵收到朱元璋离开的消息,立刻疾驰奔向滁州。然而,元军刚刚抵达滁州城下,就被李善长设计埋伏,损失惨重。等到朱元璋慌慌张张归来时,元兵早已被李善长打得抱头鼠窜,狼狈逃走了。

因此,在朱元璋的心中,李善长早已不是单纯的一名谋士,他的地位远远地超过了其他人。尽管宋濂、刘伯温等名士陆续投入到朱元璋的麾下,可与“从龙”时间早、救过他家人的李善长相比,这些人要逊色了不少。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自1355年,李善长虽再未参与任何战事,却着实扮演着萧何的角色。刘邦曾说:“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

而朱元璋更不如李善长。昔年,萧何推荐韩信等将领,李善长也将胡惟庸、宋思颜等文人拉至朱元璋麾下,为他效力。萧何制定《九章律》,李善长定鱼税、开冶铁。萧何极善安抚人心,李善长与他相比,不遑多让。萧何凭借出色的后勤保障能力,位列刘邦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仍是如此。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将李善长排在第一,位列徐达、李文忠等名将之前。他说:

“李善长虽未参与战事,却给粮饷,保供给,功劳甚大。”

然而,李善长能够排名“六公”之首,要多亏遇到了一个猜忌心极重的朱元璋。在朱元璋称吴王,吞并天下时,李善长并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善长的身前,还有左丞相徐达。可在天下安定,四方归心后,朱元璋为了压制武将,重用文臣治世,反而将徐达排在了李善长之后。无论徐达是否忠心于朱元璋,以文臣对他形成制约,是朱元璋帝王术的集中体现。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骄傲自大的李善长

与淮西诸将一样,功成名就后的李善长逐渐走向堕落的深渊。朱元璋一向极为厌恶那些骄傲自大的臣子,可偏偏跟随他打天下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如此。功勋位列第一的李善长,也难逃其外。

李善长看似为人宽和厚重,内心却极为刻薄。当他势小力微时,又极善于隐藏,不会对反对他的人造成伤害。可在他得势以后,就会疯狂报复。参政李饮冰因事与李善长发生纠纷,就被他上奏朱元璋,随后割去双乳,惨死当场。杨希圣也因为得罪李善长,被割去了鼻子,沦为残废。而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罪遭到刘伯温斩杀时,李善长前来说情未果,就对刘伯温怀恨在心,以致刘伯温惊吓到告病还乡。

可见,李善长内心是一个极为自大,唯我独尊的人。他与朱元璋一样,崇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然而,在最初的几年,朱元璋却给予了李善长极大的恩宠。李善长因病回乡时,朱元璋特意为他在濠州建立宫殿,迁江南富户十四万家到濠州,让李善长管理,并赐予他佃户一千多家,仪仗二十多家。纵观历史,异姓功臣能达到李善长如此待遇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而对李善长的亲属,朱元璋也是大肆封官任用。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娶临安公主,授予驸马都尉。他的弟弟李存义被封太仆寺丞,李存义的两个儿子也相继为官。

可是,朱元璋的恩宠并未换来李善长、李祺父子的感恩戴德,反而致使他们恃宠而骄。在朱元璋病重之时,十余日不见李善长身影,他的儿子李祺更是狂悖至极,因琐事当众顶撞朱元璋。

1380年,胡惟庸谋反案爆发,牵连者多达数万人。胡惟庸本是李善长推荐的,又是在他的护佑下,青云直上,执掌中书。而李善长与胡惟庸在朝时还结为姻亲,关系紧密。因此,按照朱元璋往日的性格,李善长必定会受到牵连。那些朝中大臣也纷纷上书,请求诛杀李善长。

可朱元璋却拒绝了群臣的要求,他说道:“李善长是我起兵时的股肱之臣,我不忍心责怪他,以后你们就不要再过问了。”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将李善长重新召回应天,再次委以重任。可见,以“杀功臣以保社稷”来定性李善长的死亡并不准确。在胡惟庸案时,李善长无论被贬黜、被杀都在情理之中。但朱元璋不计前嫌,仍旧重用李善长的行为,足以表明,他并非是朱元璋想要清洗的目标。

1385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告发牵扯到胡惟庸案中。极度厌恶臣子之间相互勾连的朱元璋再次展现了他对李善长的大度,不仅没有诛杀李存义父子,反而只是将他们流放崇明岛。

然而,盲目自大的李善长却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并未向朱元璋道谢。古时,帝王通过恩惠、赦免等手段拉取臣子之心,将他们依附在自身利益上,从而效忠。可李善长却冷淡处理李存义之事,连口头上对朱元璋的感谢都没有,这足以让朱元璋对他怀恨在心,猜忌日重了。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应天被杀

5年后,朱元璋抓捕了胡惟庸的旧部丁斌。李善长护犊情深,穷尽各种手段,非要救出丁斌这位远方亲属。古语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善长得势后,正是应了这句话,对于犯罪的亲属、部下,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声和威望,也要冒险一救。

可在朱元璋的严刑拷问下,丁斌却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胡惟庸想要谋反,让李存义劝说李善长,遭到拒绝后,又派遣李善长的好友杨文裕前去游说,得知李善长有些心动后,胡惟庸则亲自出马,但李善长最终没有应承下来。”

当时,李善长已经位及人臣,没有上升空间了。可胡惟庸许诺事成之后,将淮西之地尽数赠送给李善长,子孙世代承袭。纵然李善长早已年逾花甲,这样的诱惑对他还是非常大的。

而让李善长最终丧命的原因,却是他知情不报。当时,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已经明确参与胡惟庸谋反事件,一旦他将此事上报朱元璋,按照规定,不仅李存义会身首异处,李善长及其家人也会受到连累,轻则流放,重则被杀。因此,李善长并非不愿意上报,而是不敢上报。同时,他对胡惟庸开出的条件也极为心动,故而只能不闻不问,假装不知情。

李善长最后结局 李善长的儿子被杀了吗?

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被朱元璋召回应天,圈禁审判。在家奴陆仲谦的揭发下,御史连番上书弹劾李善长。最终,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及其家人70余口,尽数诛杀。在行刑前,李善长手持朱元璋赏赐的免死铁券,大叫数声后,随即身亡。

李善长死后,虞部郎中王国用为他喊冤。然而,朱元璋不闻不问,也未处置王国用。但在说到李善长时,朱元璋大骂:

“李善长知谋逆而不揭发,朝秦暮楚,大逆不道。”

可见,朱元璋虽对李善长的死倍感惋惜,却毫无愧疚之心。

纵观朱元璋执政的31年间,1392年是一个分水岭。那一年,正值盛年的太子朱标突然亡故,朱元璋不得不扶持年仅16岁的孙子朱允炆作为继任者。而为了保住大明江山社稷,朱元璋开启了血腥屠杀,将蓝玉、冯胜、傅友德等对朱允炆未来帝位形成威胁的悍将尽数铲除。

但是,李善长与冯胜、傅友德的情形却并不相同。李善长、胡惟庸、杨宪的死完全是他们咎由自取,在朝中结党营私,构建以自己为核心权臣体系,压制皇权,想要一家独大,彻底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因此,朱元璋杀李善长,不仅是为了铲除了他的势力,更是给于那些想要在朝中唯我独尊的后起之秀一次严重的警告。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7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