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可怕

原生家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可怕

​ 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自律”的概念和方法。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自律本身,而是“自律的符号”,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设置“自律窗”,来提升自己的身心状态,而这一点则需要我们从日常的点滴开始努力。

那么,和“自律”类似,还有一个概念在最近几年也十分流行,它就是:“原生家庭”。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呢?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将一起进入本书的第二大主题:家庭,并从“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开始说起。

原生家庭的“悖论”

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原生家庭指的是儿女还未成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它和只有夫妻双方的“新生家庭”不一样,和我们成年之后离开父母、自己组建的家庭也不一样。

因此,现在经常拿出来讨论的“原生家庭问题”,指的就是我们的童年问题,关注的是我们和家人——尤其是父母亲——之间的关系。

在聊到原生家庭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子女在成年后对童年时光的控诉,自己当年是如何受到了委屈、父母是如何残酷地对待自己,凡此种种,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原生家庭好像是“万恶之源”。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是不是我们遇到了任何心理问题,都可以把责任推到童年,说一句“都怪我小时候如何如何”呢?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童年时期发生的事情是既成事实,成年后的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过去的事情本身,但却可以改变我们看待童年的方式:与其直接把一切归罪到过去,不如更进一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现在和未来。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十分尴尬的悖论:关于原生家庭和童年阴影,本来就是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伤害的烙印,是不愿意回忆起的过去,是不敢揭开的伤疤。但是,一讨论到这个主题,我们却又不得不去主动地把伤疤揭开,面对过去的痛苦。

如此一来,我们得到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本来想要通过理解原生家庭,消除它对我们的影响,结果却反而加深了它的影响,过去的事情越被提起,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越有影响力。

所以,我们需要格外小心地处理家庭问题,不能动不动就把“原生家庭”四个字当作一锤定音的结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家庭问题的根源所在。

控制欲强的家长在想什么

在李松蔚老师平时处理的心理咨询中,关于原生家庭问题的比例很高,其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关于“控制性家长”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这位咨询者说,她在七岁时父母离异,之后就跟着母亲换了个城市生活,两个人相依为命。她的母亲控制欲很强,从小为女儿付出了一切,把她保护得非常好,她在小时候也是个很乖的孩子,没有青春的叛逆期。

不过,到了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女儿的恋爱让母女俩的关系产生了裂痕。她的妈妈不喜欢她男朋友,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和亲家产生了矛盾,闹得很不愉快。但是,这位女儿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现在的老公,到现在结婚十年了,依然恩爱,有个七岁的孩子。

奇怪的是,在这些年里,母亲没有为女儿的幸福感到欣慰、支持,反而和她进行着长期的拉锯战,一直责怪她“不孝顺”、“太自私”,吵架的时候,母亲说:我的一生都被你毁了,你有家庭、有孩子、有疼你的老公,我的一辈子呢?你用什么还我?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位母亲自己的孤独和不安,使得她的心态严重失衡,把女儿作为自己仅有的情感寄托,给予了女儿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在母亲的眼中,母女二人本来是相依为命的,现在女儿却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自己绑定在一起了,这一点让她无法接受,感到女儿是背叛了自己。

和家人确立边界感

这位母亲的心态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太多的人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反复纠缠、难以自处。很多父母,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千奇百怪的方法,定义他们眼中的代际关系,在他们眼中,子女通常都是不孝顺的,而自己永远都是可怜的那一方。

这种负面的情绪总要发泄出来,而一旦发泄出来了,对子女是打击,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痛苦。

而能够真正治愈这种痛苦的,只有时间。因为这种痛苦,和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和过去那么多年的积累有关,改变起来十分困难。

但是,作为子女,我们也并不是束手无策,面对自己至爱亲人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能不能和他们好好沟通、确立好彼此都舒适的“边界感”。

回到刚才说的这个母女案例,在接到咨询后,李松蔚老师给出的一条建议是:把母亲当成一个会变的人,先等等看。这里说的“等等看”,其实就是先不去预设沟通的结果,不把对方想象成一个一成不变的人,而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对方稳定地交流。

这位女儿这么去做了,她给母亲发了很多信息,关于自己的工作、孩子的生活,也会问母亲在干什么、吃饭了没有,诸如此类的内容。

一开始,母亲收到消息并不回复,终于有一天,母亲回复了消息,而且是要约女儿见面。

见面后,母女二人聊了很多,母亲从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起,三个小时里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同样有质问、有责骂,但是女儿不再像以前一样和母亲争锋相对,而是为情绪激动的母亲擦眼泪,然后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说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之后再见面,这位女儿发现,母亲开始变化了,她的责骂变少了,双方可以交流的。如果出现矛盾,女儿就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要么尊重她、不说什么,要么就是鼓励母亲,用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

而有了这样的边界感,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朝着好的方向慢慢发展。也许,原生家庭问题下的母女关系,永远也变不到亲密无间的理想状态,但是,通过努力,双方都可以不再那么辛苦,这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8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