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马革裹尸典故的主人公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汉代名将马援,当时的乌桓和匈奴不断侵扰边疆,58岁的马援依旧征战不休,马革裹尸的意思是,有志男儿都应该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死后马革一裹,就地安葬,而不是死在病榻上,或者儿女身边,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古代将士死后,都希望自己用马革裹尸呢?原因有三,最后一点很感人!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马革裹尸典故的主人公

原因一:战马是一个战士最忠臣的伙伴

在战场上,战马可以说是一位将士最忠臣的伙伴,随着将士冲锋陷阵,毫不退缩,即便是最为难时刻,陪着将士们的,战马也会不离不弃,在中国历史上,关于战马忠贞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说项羽坐骑乌骓,在项羽被困乌江时,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愿乘船过江,却不忍心乌骓跟着自己去死,让乌骓乘船过江,结果乌骓乘船到达江中,见项羽自刎而死,嘶鸣一声,便跳入滚滚江水,随项羽而去……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马革裹尸典故的主人公

在比如吕布的宝马赤兔,虽然吕布是三姓家奴,毫无忠诚可言,但赤兔却是难得的宝马,在吕布死后,赤兔成了关羽坐骑,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原因二:就地取材

古代战场上,战马作为机动部队不可或缺的伙伴,死亡率也是极高,在古代打战拼的就是财力物力,而战死的战马,肉可以充当军粮,而冷兵器时代打战,死人就是成片成片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棺材,于是,战马死后留下的马革,就成了将士们最理想的棺椁,马革裹尸便成了最完美的下葬方式!

原因三:希望死后,和自己的战马在一起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马革裹尸典故的主人公

古代将士认为,战死后,如果能马革裹尸,那么死后,战士就能与战马待在一起,这对视战马为自己忠诚的伙伴的战士来说,死后能有战马陪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最殷切的愿望,也许,这才是将士死后,愿意马革裹尸最感人的原因吧!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8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