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忠义”一直是中华民族所赞美和向往的美德,不忠不义之人也往往会被历史所谴责。而《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一直都是后世后代所推崇的忠义的最高标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本无交集,但经过结义时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也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但是人们后世所流传的桃园三兄弟,坚不可摧的兄弟情,坚守忠义的人物形象,是真实存在的吗?这种至高无上,难以到达的精神追求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刘备,关羽和张飞真的一辈子都未曾改变初心吗?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所请出山的,这个故事一直为大家所流传。不仅仅是诸葛亮,后世后代都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着,更对刘备重视他与关羽张飞的兄弟情十分欣赏。但是刘备在听到张飞死讯时究竟有什么样的反应,才让诸葛亮一时心寒,看清了刘备真面目?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备在称帝前的顺利不无道理,因为他那时非常得民心。

对于关羽和张飞,三人初次相遇便觉得脾性相投,甚至直接在张飞家的后院,也就是所谓的桃园,拜了兄弟,立誓要同生共死。再后来刘备扩大势力时,关羽和张飞也是功不可没。“桃园三结义”奠定了刘备后期发展的人才基础。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在百姓心中,刘备是仁厚贤德的君主。《三国志》中记载过,曾经有一名刺客接到刺杀刘备的任务,但是听说他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就放弃了刺杀任务。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多高,但这足以看出,刘备在当时宽厚待人,深得民心。

于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先生出山。他的真诚打动了诸葛亮,而刘备对兄弟情的重视更是让诸葛亮为之动容。出山后,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来写下《出师表》,流传至今,为世人所称赞钦佩。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观点最早出自孟子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这句话,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在临死前也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过。后来唐代的魏徵也以此劝告李世民,也就有了更经典的“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是刘备一直深得民心,应该早早地就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分裂时期,达到权利的巅峰之位。但是后来刘备的一些态度转变使得他的民心丢失,更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往下品谈刘备的过失。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失民心者失天下

刘备称帝后,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而他仁厚的形象也渐渐破灭。

夷陵之战中,刘备想率领将士进行反击,但是因为他平时的冷血,将士竟不听他的,所幸诸葛亮及时挽救局面,才使得对蜀国并未造成太大的伤害。被大家所熟知的长坂坡之战,更是可以看出,刘备已经逐渐变得冷血无情,甚至可以利用孩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备一系列的行为,虽然没让诸葛亮彻底心寒,但到底还是让诸葛亮对他感到失望。这种失望的情绪,真正转变为心寒,是在张飞死后。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张飞之死要先从关羽的死说起。关羽守荆州,却遭到东吴的袭击,最终丢失性命,蜀国失掉荆州这一片宝地。刘备得知消息,十分愤怒,甚至亲自率军征讨孙权。在众人的眼里,刘备亲讨东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重视他和关羽之间的兄弟情。

但细细想来,如果关羽失守的不是荆州呢。荆州是刘备经过长期的努力才拿下的根据地,但却在关羽驻守时被东吴攻下,刘备必然不甘心。再加之,当时蜀吴的关系僵化,正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撕毁盟约,宣布开战。而关羽之死恰是一个机会。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关羽死后,刘备讨伐东吴,而张飞强令手下在短期内打造白衣白甲,以告慰关羽之灵,但任务量过大,短时间难以完成,引发了将士的不满。而且由于悲痛,张飞借酒浇愁,酒后就鞭打责罚手下的将领,引起了部下的反抗情绪。将领范疆张达便趁夜晚之际,杀害了张飞。

张飞的死讯首先传到了诸葛亮那里,诸葛亮便传达给刘备,但当时已是帝王的刘备得知消息,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声:“我知道了。”那时,刘备的无情的真面目才完全显露出来。站在一旁的诸葛亮,内心也是复杂万千。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刘备初出茅庐,以德治人,宽厚待人,有着少年的热血和激情,但是时过境迁,登上帝王之位的他,却变得冷血薄情,不得民心,引起将士的反感。这其中的原因众多,或许根本是帝王权力的诱惑。

自古帝王多薄情

在兄弟之情和帝王之业中,刘备毅然地选择了自己称霸中原的帝业。迷恋权力,用尽一生去追求最高权力的刘备最终被权力所毁,也没有登上权力的高峰。自古以来,受到权力诱惑的人很多,能守住初心,坚持本心的人少之又少。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刘备在关羽死后,以此为借口,想要征讨东吴。其实对于刘备想讨伐东吴的行动,遭到了蜀国多位大臣的反对。在当时,东吴听到刘备要立誓征伐的消息后,就派使者,送信件,想要向蜀国求和。但是刘备那时气势正盛,对于关羽死,失荆州一事愤恨不已,所以果断拒绝求和。

这也就出现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刘备亲自率军作战,后来与吴军僵持不下。这时便有大臣向刘备建议,暂时搁置战事,等准备充分后再战。但这时的刘备已经被征服东吴,以谋取更多的帝王权力这一诱惑所迷了眼。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在夷陵之战时,张飞率军,本要与刘备汇合,却在途中遭到部下的杀害。刘备听此消息,只说了“噫,飞死矣。”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哦,张飞死了。”这句话中丝毫看不出当年结拜兄弟时的那份真情。也让刘备身旁的诸葛亮和众多大臣感到心寒。

而夷陵之战以东吴寻求魏国的帮助,打败蜀国结束。蜀国也因此深受打击,军士气势衰弱,民心不稳,社会动荡,也就造成了蜀国最终的灭亡。而刘备终不得最高权力,未能走上帝王巅峰,郁郁而死。

孔明何时看透了刘备?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

小结:

《三国演义》虽在记载三国时期的历史,但它毕竟是一本小说。读过《三国演义》之后,不难发现作者罗贯中对蜀国的将领尤其是刘备进行了美化,而对待魏国的曹操却是以奸臣相称。所以在阅读三国相关的资料时,也不必斤斤计较,对每个人物有自己的见解便好。

将三国时期的刘备在前期的仁厚和在登上帝王之位后的无情对比,可以看出权力对古来今来的人们的诱惑之深,足以让人迷失自我,忘记初心。丢失本心,忘记了来时的路是最可怕的,因为你会忘记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所以保护好自己的初心,才能不断砥砺前行。

古今往事,随风飘过就好。有时候聊聊历史,谈谈天下,也就当做一种消遣罢了。但是在聊历史,谈天下时,怎么从古观今,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不可忽视的。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7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