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含义(如何理解太极图)

太极图的真正意义

太极图意义深远,其内涵包含了古代智慧哲学,体系出阴阳概念。太极图主要体现观点有三点,第一就是阴阳本是一,把阴阳画到一个圆内,这是阴阳为一;第二就是阴阳互化的特点,由一点点的小阳发展到阳极的时候,一个小阴生出来,同理太极图的另一面,一个小点点的阴,发展到阴极的时候,一个小阳生出来了;第三阴阳互为能量,我们这个宇宙是个能量的世界,阴阳互相转换需要能量的概念,没有能量这个世界就是一潭死水了,也就没有了宇宙万象与山川河流,没有了生命。

太极图的含义(如何理解太极图)

一即太极——“道生一”,道是无极,无形无象,无物无状的原始物质,随着运动和变化,它由散而聚,由隐而显,由无到有,生成为一,这个一就是太极。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一即太极,外面的圆圈代表太极。

二即阴阳——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即为阴阳,阳者为天,阴者为地,黑白两部分为两仪。

三即三才——二生三,有了天和地,就有了人。天、地、人即为三才。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和标准在内。万物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世间万物了。

太极图的含义(如何理解太极图)

太极图是线条最简洁、图象最简单的图案,同时她又是最博大精深、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意境,它可以概括宇宙本源。

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字面含义:即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太极中,并在太极的主宰下运动、变化、发展着,以旋转为其运动形式,以“中气以为和”的圆融为运动品质。

道无生万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演万物是宇宙万生万有的模式。太极的表象形式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体,太极的品格就是德一。无极大道所生出的太极,是一气含三、一元四素(象数理气)的物质表象复合体,是生育、滋养宇宙万物的能量源泉,是一切生命结构、运动的主宰。一个简单的太极图,可以揭示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及其发生、发展、运动的自然规律性。

太极图的含义(如何理解太极图)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含阴阳,阴阳一分为二,是故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化成四象,四象即是四种形象,四象即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然后再由此形成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形象,八卦即是四象演变出来的母象。八卦名: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太极图是对事物运动和结构成因的图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个太极结构模式。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部分既是一个互根互生、不可分离的整体,同时又是相互分立、各有其属性的相对独立体。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的阴阳鱼各有一个小鱼眼点,即阳鱼中有阴鱼眼,阴鱼中有阳鱼眼,表明任何事物结构中,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子,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包含关系。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鱼体还是鱼眼,都又是相对独立的。

太极图的含义(如何理解太极图)

4太极图圆形的含义:一是圆形图边,就是无极,就是道;二是表示宇宙万物的结构和运动,都是圆形的,而且是循着各自的圆轨规则而运转着;三是表示万物运动都是以旋转为基本运动形式,而且具有顺转与逆转的双向运动。四是表示万物的阴阳运动是以德一为主宰的“中气以为和”为法则,因而表现出事物发展的流畅与圆融,万物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则意味着万物的消亡。

5、太极图的对称性:太极图的整体结构均衡对称,表明它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维持其稳定的基本保证,就是太极中德一能量是中和之气,驾驭着阴阳两侧的运动始终是均衡的、平衡的、稳固的。同时,阴阳两者又是相对独立的体系,阴中生阳,阳中生阴,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均衡的互抱为一,处在平等的结构地位。

6、太极图圆周内部的对称含义:说明太极圆四周蕴含着四象,即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仁、义、礼、智四德,德一居于中心,主宰、平衡着四方、四季、四德,表明了太极的运动是平稳的、有序的旋转运动。

太极图的含义(如何理解太极图)

7、太极图的阴鱼和阳鱼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的生、长、成、坏、亡,完成各自的一个自然规律性,循环不已,永无停歇。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正反两个方向性,顺生与逆返,显示太极图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8、太极图阴鱼和阳鱼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着阴和阳在旋转中的强弱互相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各有对方的鱼眼,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显示了太极内部阴阳的互生互克,互相制约,以及阴阳两种能量由小到大的可变性,同时又有由大到小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变易之理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2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