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说到投资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去大银行存款、理财、买黄金,然而在今年的大环境下,这些行为都变得非常难以捉摸,没人敢打包票自己的理财项目能不能赚点饭钱,甚至还有人丢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去了一些看起来很正规的基金公司。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基金公司和银行的区别

据中经网报道,目前我国针对理财产品专门设立的公司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公司、控股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这几种,其中最为活跃的当属商业银行下的公司,因为它们负责更加细致的工作。当然,如果从功能上看两者还是有很多相通处的,但让很多投资者“上当”的就是它俩的区别。

从业务上讲,基金基本就是承担公募业务,主要就是为了吸纳资金,而银行下的理财子公司实际上还有私募和信托业务,不仅范围更广,在能力上也更强。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从发展上讲,基金公司的业务虽然往往由银行发起甚至控股,然而从始至终的运行其实都是从零开始的,并不代表商业银行的业务承接,也就缺少稳定性,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是最容易受损的。而银行对待自己的子公司就明显会更加用心,良好的协调能力也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的人实际上大多都是社招,整体结构遵循常规商业公司,而银行子公司基本是以原本银行的相关人员为主,这就有可能出现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时,销售员电话根本打不通的情况,这也算是公开信息中可知的行业内幕了。

另外,由于基金公司受证监会监管,理财子公司归属银保监会监管,两者的可信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投资者在风险控制上一定要注意到这些因素。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基金公司水深得很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当前人们普遍都有一种理财想法,因此涌入基金市场的人不少,但苦于没有经验,“大银行的标志”和“基金评级”就成为了很多人的参考案例,只是这些看起来很靠谱的东西其实也不一定有那么靠谱。

据了解,从专业性上讲,我国当前监管体系下评级而来的信息确实可以当做一种参考,因为大部分的评级机构为了提升可信度和金融参与度都铆足了劲进行评价,相比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些拥有数据的机构显然是专业且综合的机构。然而,就如同当前我国的股市发展一样,基金的前路同样也是难以预测的,评级机构能够通过过去的情况评级,但却做不到对以后完美预测,尤其是一些短期新出现的基金。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而且,由于评级报告需要多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计算,因此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这种滞后性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评级没有办法根据实际的市场行情来,难免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因此这里面的水深的很,不要轻信一些权威的评级机构。

当然,如果是一些原本就长期运行的基金,通过一年甚至更久的上涨趋势来买基金是较为靠谱的一种方式,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今年这样的情况依旧非常“反常识”而且难以预料。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厦门阿伯被销售员坑惨

有一位厦门阿伯就是因为碰到了基金公司的私募“地雷”,导致损失惨重,100万的投资净亏87万,只收回12万多,而整个基金公司在出问题后竟然早已跑路,最后要不是法院判决,这位阿伯可能就永远无法追回自己的损失了。

就如同很多普通的投资人在基金公司的遭遇一样,这位大伯本身也是被一位销售员诱导进行投资的,这位销售员以个人名义担保称投资能够保底保收益,这种说辞实际上本就是已经被禁止的私募基金销售术语,销售员也不应该以个人名义进行担保,而且,就实际的性质而言,私募基金本身就有极高的风险,销售员为了“拉业绩”不顾职业操守,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相关的赔偿理应由销售自己赔付。然而在这位阿伯投资出了问题后,想打电话询问销售员却还打不通,直到最后一气之下打官司起诉。

由此可见,基金公司即便有大银行的名头,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并不适合没有多渠道信息来源的普通投资者进行投资,而且所谓的保本保收益在投资领域是绝对不会存在的,即便是国有几大行的稳健型基金,能够保本就已经是最大限度的维护投资人权益,而且这种基金往往收益率也低。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法院判处结果让人意外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在法院的判决结果中对于这位坑阿伯的销售员的行为定性是“个人”,并且尤其强调了诚信原则,这与很多人投资被骗就只能“哑巴吃黄连”的印象完全不符。判决指出,销售员不仅以个人的名义提供担保,而且还违背了正常的私募基金正常的销售流程,公司跑路前也没有对此进行追认,投资者出现损失后还用一些所谓的相关规定来脱责,这明显就是违背了诚信原则。

由此可见,我国当前保护投资权益的相关规定已经较为完善,投资者在投资前不仅要对合本身进行甄别,尤其还要确保清楚一些投资的基本法律法规,防止被一些为了业绩“不择手段”的销售员“忽悠”过去,而一旦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也要勇于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只有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诱导投资的行为才能被尽可能遏制。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投资还需擦亮眼睛

另外,当下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很多种新的销售套路,那就是“荐股”,不仅针对股票,基金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投资者尤其要擦亮眼睛。

第一种套路就是“实时喊单”,这是一种打着“老师”和“专家”名号直接在直播间进行“表演”的方式,诱导投资者直接参与到现货甚至是国际期货等产品的交易,而平台却往往是能够自己操纵胜负概率的,相比基金和股票,这种交易除了平台外没有赢家。

我被私募坑了100万(千万不要去私募基金上班)

第二种套路是所谓“大数据诊股”。这种宣传往往会用一个似是而非的甚至是公开报告来诱导投资者试试,只要输入手机号,不久后可能就会有人来找。

第三种套路就是“投资者教育”或者专业机构等名义,这背后很多基本就是骗子了,一旦钱进去再想收回来就不大可能了。

实际上,只要始终牢记投资的大方向,不贪便宜,不信所谓的保底保收益,更不要认为股票是随便一个人猜猜就能中的,同时直接去相关公司的最上级机构投资,这一切加起来才是最为保险的。

(15)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12828.html